文字解读:2025年镇沅县政府工作报告 | ||||||||||||
|
||||||||||||
2024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是镇沅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常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困难挑战,我们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重要回信,为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全县各族群众倍感温暖、无比振奋!一年来,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市委市政府、县委工作要求,一体推进“三大经济”,全力守底线、稳支撑、增动力、上台阶,经济发展难中有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4.25亿元,同比增长0.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2亿元,同比增长5.6%;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7亿元,同比增长2.4%;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23亿元,同比增长8.4%;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89元,同比增长4%;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04元,同比增长6.3%。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粮食总产量实现20连增; ○完成农村供水保障三年行动项目29件; ○打造“千万工程”示范点9个,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3个、提升村90个,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别达62.5%、61.47%,城镇和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100%、89.96%; ○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51万人,开发乡村公益岗2712个; ○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实现持续增长。 产业发展步履坚实: ※烟叶收购量、烟农收入、烟叶税收、上等烟比例稳居全市第一位;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1.7亿元,同比增长3.8%; ※茶叶产量7572吨,实现综合产值22.96亿元,同比增长6.1%; ※完成工业投资10.76亿元,同比增长82%; ※接待游客302.89万人次,拉动消费35.09亿元,分别增长13.11%、11.83%。 项目投资提质扩量: ◆建立“10+N”项目库,更新储备项目547个,纳入省级“谋划库”62个,居全市第二位; ◆获得预算内、国债、专债资金6.3亿元,居全市第一位; ◆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3个,协议总投资36.83亿元; ◆全年新开工入库项目77个,民间投资占比达32.6%,产业投资占比达59.3%, 同比增长16.7%。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县级国土空间规划获得批准,110个村庄规划入库备案; ★田坝三级公路全面启动,实施30户以上自然村公路硬化40公里; ★沙洲地水库建成使用; ★县城城区及重点场所、行政村所在地实现千兆光纤宽带网络全覆盖; ★“河畔夜市划行规市,推动群众创业就业”典型经验在全市推广; ★点亮东部片区,实施东部出入口、棚户区和22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水泥窑综合利用固废处置、医疗废物收转运体系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项目建成投运; ●主要河流水质、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均达100%、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连续8年保持稳定; ●增绿11.79万平方米,成功创建省级绿美乡镇1个、村庄1个; ●完成第一阶段林草湿荒普查工作,进度和质量居全市前列; ●建设防火应急道路114公里,扎实推进国有天然林抚育采伐8500亩,森林覆盖率、蓄积量等指标保持稳定。 改革创新活力增强: ●完成生态护林员管理体制改革; ●动态调整乡(镇)权责清单66项,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窗口11个,办件3295件; ●首次推行“先租后让”用地模式; ●市内首家申报企业矿山用地誊退指标600亩; ●新增经营主体306户,培育优质中小企业1户、 “四上”企业5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65.4%; ●储备中老铁路沿线开发项目15项,总投资392.8亿元 民生福祉可感可及: ◆全年民生支出达18.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1%; ◆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市前列; ◆完成春蕾幼儿园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全覆盖改造,完成职业学校达标建设; ◆县人民医院综合楼完成主体工程,通过国家二甲医院复审和第二轮提质达标验收,列入国家“千县工程”综合能力提升建设; ◆县中医医院与普洱市人民医院合作办医初见成效,实施“全院一张床”管理,心脑血管领域完成多项“县内首例”手术; ◆3个中心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均达到国家推荐标准; ◆县零工市场、勐大镇就业“幸福里社区”建成运营;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59万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61人; ◆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项目5个,民族村寨旅游提升示范村项目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主题景区1个。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9·7”文团公路段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案例入选全省成功案例; ◆建成9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13个工作站和123个实体平台; ◆各类矛盾纠纷调处率100%、调解成功率为97.35%; ◆跨省案件侦办工作获公安部通报表扬,“双语警务”工作经验被省级采用推广。 2025年主要工作: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重要回信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市委五届八次、九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和县委十四届六次、七次全会,县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发展“三大经济”,打好经济转型升级攻坚战,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奋力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产业投资增长1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亿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于经济增长; ●城镇新增就业1350人;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控制在市级下达指标内。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9个方面的工作: 01坚持以乡村振兴为重心,在农业农村发展上开创新局面 ◆启动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5000亩提升改造,力争完成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入库3100亩以上; ◆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实施危房改造80户,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加强经营性帮扶项目资产管理; ◆深入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确保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稳定在1.3万人以上; ◆持续推进“千万工程”示范点项目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县推进项目,推动实施和平镇、田坝乡集镇污水治理项目; ◆打造乡村振兴村4个、提升村80个、和美乡村点位54个,力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5%以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0%以上; 02坚持以延链补链为抓手,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 ◆创建生态示范茶园1000亩,改造低产低效茶园500亩,改造茶叶初制所2个; ◆种植烤烟9.88万亩,收购烟叶27万担,实现产值4.5亿元以上; ◆蔬菜面积稳定在11.2万亩,年产量15万吨,产值突破5亿元; ◆完成果蔬集约化育苗示范基地1个、标准化瓢鸡养殖场1个、农特产品交易中心5个; ◆加快推进现代化良种苗木生产基地和1万亩示范林基地建设; ◆力争三章田煤矿升级改造、淀粉加工厂等项目开工建设; ◆宝岭矿业公司年开采60万吨高岭土、年选20万吨高岭土项目建成投产; ◆五一、上横么光伏项目并网发电; ◆加大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力争达规2户,商贸企业达限8户以上; ◆完成玻烈农文旅、紫马街和美乡村、五一茶庄园项目建设,实现江韵秀山A级景区创建; 03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在扩大有效投资上得到新提升 ◆聚焦“两重”“两新”和各类资金投向,争取纳入国家、省、市重大项目库100个、总投资400亿元以上; ◆抓实项目立项、土地、电力、环评、资金等要素保障; ◆分级分类加强项目调度管理,对重点项目进行动态管理、精准调度; ◆谋划招商项目30个以上,力争产业招商到位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10%以上。 04坚持以优化布局为重点,在推动城乡融合上展现新风貌 ◆完成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实施城镇生命线安全工程,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网更新改造、飞达北苑等项目; ◆提升千家寨主题街区、无量湿地公园、民族文化馆、李仙江滨河生态廊道及河畔夜市等区域品质; ◆完成危桥改造、烟区灌溉设施、按板镇烟站改扩建等在建项目建设; ◆争取实施30户以上自然村公路硬化60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60公里、养护工程40公里、危桥改造4座; ◆实施农网改造项目2个,加快110千伏罗良变电站落地建设。 05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基础,在生态价值转化上探索新路径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8%以上,主要河流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深化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争创国家级和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大力推进澜沧江、李仙江等重点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森林草原湿地保护; ●加快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产业园区分布式光伏开发,启动“线性工程+光伏”项目摸排; ●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持续做好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探索开展区域性林业碳汇开发。 06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擎,在高质量发展上激发新动能 ●持续深化国企改革,纵深推进林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统筹推进教育卫生、财税金融、农业农村、农业水价等改革; ●落实助企纾困制度及领导干部联系企业机制,持续开展“县长局长接访接诉”活动; ●加强政银企沟通对接,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更新改造,争取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达65%以上; ●加大茶叶、松香、林板家居、双孢菇等出口外销; ●力争培育2户外贸企业,完成300万元外贸进出口额。 07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增进民生福祉上跃上新台阶 ●着力补齐“双创”短板弱项,实施适龄幼儿“入园率、入园质量”双提升,力争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达100%; ●加快推动县民族中学晋升“省一级三等普通高完中”、县幼儿园晋升“省一级一等示范性幼儿园”; ●申报教育科学研究课题64个,新增省级“名校长”工作室1个; ●完成县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建设,力争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推动县中医医院“二甲”达标创建,建设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 ●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低于6.9万人、就地就近就业占比达65%以上; ●培育打造紫马街创业村落等创业平台,持续推进根治欠薪专项行动; ●抓实“一老一小”关心关爱工作; ●深化殡葬领域改革,持续开展突出问题整治,完成县殡仪馆提档升级改造; ●承接好省级10件惠民实事、市级9件惠民实事,办好县级10件惠民实事。 08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续写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上彰显新作为 ●主动融入市级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推进“六大共同体家园”建设; ●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3个,民族村寨旅游提升示范村项目3个,民族手工业融合创新项目1个; ●推进铸牢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共建,持续擦亮“红辅班” “双语教学”等特色教育品牌; ●深入校园、社区、企业、乡村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09坚持以安全稳定为保障,在防范化解风险上取得新进展 ●加强地质灾害、道路交通、工程施工等领域隐患排查整治,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强化校园及周边安全管理; ●完善“1262”预警响应、地震灾害“123”快速响应等机制,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兜牢兜实“三保”底线,牢牢守住债务风险底线; ●常态化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严防极端事件发生; ●依法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 |
||||||||||||
【关闭窗口】 |